富國強兵的近義詞、反義詞、同義詞
成語“富國強兵”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富國強兵成語讀音:fù guó qiáng bīng
成語簡拼:FGQB
成語注音:ㄈㄨˋ ㄍㄨㄛˊ ㄑ一ㄤˊ ㄅ一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強兵富國
成語出處:先秦 商鞅《商君書 壹言》:“故治國者,其摶力也,以富國強兵也。”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使國家富足,兵力強大。
成語用法:富國強兵聯合式;作定語;指國家富足,兵力強大。
成語造句:起感恩無已,慨然以富國強兵自任。(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六回)
英文翻譯:make a country rich and build up its military power
俄文翻譯:обогащáть страну и укреплять áрмию
日文翻譯:富國強兵(ふこくきょうへい)
成語“富國強兵”的擴展資料
1. 關于富國強兵的對聯富國先藏富于小民強兵當練強及大眾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求“富國就一定強兵嗎”短評
富國與強兵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富國是強兵之本,只有國富,國防才有可靠的人力、物力、財力基礎。強兵也是富國的重要保證,沒有鞏固的國防,一旦外敵入侵,經濟建設就無法進行;為了保持一個安全的經濟建設環境和生活環境,必須建立與國家地位相適應的國防。這是社會發展史反復證實了的客觀規律。 毛澤東批判地繼承了中國古代的富國強兵思想,在革命戰爭時期,提出發展經濟,保障供給,支援戰爭的思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進一步提出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的理論。他指出,國防不可不有,為了抵御帝國主義的侵略,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但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 在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進一步指出,國防建設要服從經濟建設的大局,國家經濟力量強了,就可以拿出比較多的錢更新武器裝備,加強國防。富國是強兵的基礎,但國富不一定兵強;國家經濟條件是國防力量的物質基礎,而不是國防力量本身。國家經濟力量要變成為國防經濟實力,還要通過一系列轉化環節,如國防工業和國防科學技術的發展、新型武器裝備生產能力的形成等,因此,要富國強兵,就必須在大力發展國民經濟的同時,以適度的財力、物力和人力來加強國防建設,使國民經濟和國防力量取得協調一致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富國強兵的內容及途徑也在變化。與農業手工業時代相比,現代國富的標志,已不僅是粟帛鹽鐵,而主要是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和發達的工農業生產;現代的兵強已不是刀槍劍戟及其兵士,而是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和素質優良的合成軍隊。從發展的趨勢看,世界許多國家通過增強以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特別注重發展高新科學技術,增強經濟實力,提高民族凝聚力等,實現富國強兵。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富國強兵的變法都有哪幾次,主要內容是什么?
1。奴隸社會內部富國強兵的改革,如管仲改革等。
“相地而衰征”,就是把田地按土質好壞,產量多
少分為若干等級,按等級高低,征取數量不等的實物稅,從而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收入,客觀上打破了井田的界限,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這些實際上都是承認了私田的合法性;“作內政而寓軍令”,就是把居民的組織和軍隊的編制統一起來;士農工商分居,職業世代相傳,保證了社會生產,也避免人們因謀職業而使社會動蕩不安。
2。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政治改革,如商鞅變法、李悝變法等。
商鞅變法:(一)頒布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 [8]法律,[9]輕罪用重刑;
(二)廢除舊世卿世祿制,[10]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11-12]
(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并且限制商人經營的范圍,重征商稅。[13]
(四)焚燒儒家經典,禁止游宦之民。[13]
(五)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14]擴大了國家賦稅和兵徭役來源,為秦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次變法
咸陽(今陜西省咸陽市東北)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臨渭河,順渭河而下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可直通函谷關。為便于向函谷關以東發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筑冀闕宮廷,營造新都,并于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
其主要內容有:
(一)廢除貴族的井田制,[15]“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16]
(二)普遍推行縣制,設置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 ,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三)遷都咸陽,修建宮殿;[13]
(四)統一度量衡制,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13]
(五)編訂戶口,五家為伍,十家為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征收軍賦;[13]
(六)革除殘留的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戶口稅。[13]這是對第一次變法中“異子之科”法令的補充,也是對社會風俗的規范。[14]
3。少數民族封建化改革,如北魏孝文帝改革、耶律阿保機改革、清初皇太極改革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布了與之相聯系的三長制和租調制。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制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實行官吏俸祿制,嚴懲貪污。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
第四,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復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1792年,日本富國強兵論倡導者是誰
1792年,“富國強兵論”倡導者佐藤信淵在《宇內混同秘策》中提出,“首取韃靼,次圖朝鮮、支那”佐藤信淵摘自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