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楊”字的成語「風里楊花」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風里楊花”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楊花是什么顏色的?、象呈風里楊花,處境節節可危,宜靜宜守之時也是什...、古詩中楊花代表什么?、楊花到底是什么樣的?、含有楊花的詩句、楊花 在古詩中象征什么、風里楊花雖未定,雨中荷葉終不濕古詩中的“楊花”通常指什么?風里的什么成語等
目錄索引:
1:成語“風里楊花”的詞條資料
2:楊花是什么顏色的?
3:象呈風里楊花,處境節節可危,宜靜宜守之時也是什...
4:古詩中楊花代表什么?
5:楊花到底是什么樣的?
6:含有楊花的詩句
7:楊花 在古詩中象征什么
8:風里楊花雖未定,雨中荷葉終不濕
成語“風里楊花”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FLYH
成語注音:ㄈㄥ ㄌ一ˇ 一ㄤˊ ㄏㄨㄚ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風里楊花,水上幻泡。” 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成語解釋:像風中的楊樹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發展變化不定
成語用法:風里楊花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成語造句: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2回:“你就是那風里楊花,滾上滾下,如今又興起如意兒賊歪刺骨來了。”
成語“風里楊花”的擴展資料
1. 楊花是什么顏色的?柳絮即楊花,花白色,葇荑花序下垂,常先葉開放;雄花序較雌花序稍早開放;苞片先端尖裂或條裂,膜質,早落,花盤斜杯狀;雄花有雄蕊4-多數,著生于花盤內,子房花柱短,柱頭2-4裂。
楊花在干燥、高溫、光照充足、濕度小、有一定風速的天氣易造成柳絮的飄散,晴朗天氣時,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是柳絮飄飛的高發時段。
早晨和晚上,隨著氣溫的降低,風力的減小,柳絮飄飛也就有所減少。柳絮漫天飛舞的季節,是各種過敏癥狀高發的季節。柳絮被吸入鼻腔后,會引起強烈的刺激、流涕、咳嗽和哮喘等反應,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質量。
擴展資料:
日常生活里應該注意:
1、有風的日子盡量減少外出,盡量避開有飛絮的地方。如遇外出,應戴口罩遮住口鼻。回家后需及時清洗裸露在外的皮膚,有條件的要清洗鼻腔;進入室內要換衣物,不要把外界致敏原帶回家。
2、飛絮季節不建議長期開窗。可多使用空氣凈化器,空氣凈化器對包括飛絮等空氣中的雜質有過濾作用。
3、如果毛絮進入眼睛,一定不能用手揉,要用潔凈的流水沖洗或者用消毒的棉簽擦拭。摘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2. 象呈風里楊花,處境節節可危,宜靜宜守之時也是什...
這是卦象爻詞,說所問之事就象大風里揚起的花瓣,處境危險。應該不要冒然處置,耐心等待機會
摘自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3. 古詩中楊花代表什么?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舉幾個例子。首先是蘇軾那首著名的詠楊花的《水龍吟》:“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這里用的就是柳絮入水化為浮萍的典故,這是蘇軾很喜歡的一個典故。蘇軾《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楊花著水萬浮萍”。其中蘇軾自注云:“柳至易成,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從這里看,這個詩文中用的是“楊花”,自注中說的就是柳絮,所以明顯楊花就是柳絮。 而蘇軾那首《水龍吟》是次韻章質夫的《水龍吟》楊花詞的。章質夫《水龍吟·詠楊花》:“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標題說的是詠楊花,而詞中說正堤上柳花飄墜。顯然這里的楊花也是指柳絮。很顯然,古代說的楊花基本上就是指柳絮。 至于現在說的楊樹,柳樹,是兩種不同的,前者代表如白楊,而后者就如一般的垂柳了,不過它們同楊柳科。但現在說的楊樹,的確楊花也是和柳絮差不多會到處飄舞的。只是楊樹飄的是花,柳樹飄的是種子。而且楊花和柳絮體態也很相似,大概這個就造成現代人的誤解了。 楊花的輕柔多情,使得自己成為古往今來情愫滿懷的遷客騷人、浪跡天涯的異鄉游子們寄托感情和哀思的信物。早在北魏時,就有傳為胡太后(宣武帝皇后)所作的楊花詞,詞曰:“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愿銜楊花入巢里。”以楊花隱喻逃往南方的情人楊華,巧妙雙關,哀婉動人。詞人們把自己的理想抱負、與紅粉佳人的纏綿哀思、與親朋好友的離愁別緒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溫柔多情的楊花,希冀從中尋求自己的歸宿。 “飛絮淡淡舞起,輕裳淺淺妝成。去時散漫住何曾?總付流光一夢。素心原無管束,豈為牽惹東風。舊時煙柳又滿城,惆悵青衫猶冷。”一曲《西江月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4. 楊花到底是什么樣的?
楊花,據《辭源》解釋為“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辭源》是對的。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而是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這是一個詞,不是楊和柳并列。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5. 含有楊花的詩句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韓愈《晚春》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春風又作無情計,滿路楊花輥雪球。——陸游《夢中作》
三千里外摘楊花,他日歸來舉似我。——釋道顏《頌古》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李益《汴河曲》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杜甫《曲江對酒》
楊花獨得東風意,相逐晴空去不歸。——王安石《暮春》
楊花飛去落誰家,紫禁人閑惜歲華。——張公庠《宮詞》
憑鶯為向楊花道,絆惹春風莫放歸。——白居易《柳絮》
楊花穿戶入,燕子避簾低。——陸游《幽棲》
映窗疑月影,著地似楊花。——胡仲參《雪》
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葉采《暮春即事》
吹落楊花春事了,小池新綠雨添痕。——俞桂《即事》
楊花不解事,更作倚風輕。——陳與義《道中寒食》
龍伯驅風不敢上,楊花不動樹陰陰。——戴栩《上丞相壽》www.zfbfc.com
6. 楊花 在古詩中象征什么
楊花在古詩中象征離別,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辭源》中將“楊花”解釋為“柳絮”。
古代詩詞中“楊柳”意象不是指楊樹和柳樹兩種樹,而是特指柳樹,一般是指垂柳。折柳送別是古人的一個習俗,形成這個習俗大概因為古代交通不方便,遠行走水路居多,而水邊多植柳樹,折柳條最方便,而且柳者,留也,也更能表達送別者的依依惜別之情。
擴展資料:
關于楊花的詩句
1、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宋·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釋義:細看來那全不是楊花啊,是那離人苦愁的眼淚。
2、楊花終日空飛舞,奈久長難駐。——宋·秦觀《一落索·楊花終日空飛舞》
釋義:丈夫如同楊花,很輕浮,一會兒東,一會兒西,朝三暮四,就是不肯在家里久留。
3、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唐·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釋義: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之時,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經過五溪。
4、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唐·鄭谷《淮上與友人別》
釋義:揚子江邊楊柳青青春意正濃,漫天飛揚的楊花使渡江之人非常的愁煩。
5、去年相送,余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宋·蘇軾《少年游·潤州作》
釋義:去年相送于余杭門外,大雪紛飛如同楊花。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似飛雪,卻不見離人歸來,怎能不叫人牽腸掛肚呢?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7. 風里楊花雖未定,雨中荷葉終不濕
一場秋雨涼得寒咄咄地冷,抖地一下太陽出了來,將個沒有底氣的輝煌顫顫地倒在午后的蓮池里。我這才注意到,那一桿桿夏日的綠傘一把把地合起,到處亂立亂跌著,蒼白得像是幾十年前的油紙傘,已經破了,已經濕漉漉過的又干了。 那名曰“石上月色”的人客,曾將蘇軾的“雨中荷葉終不濕”拿來句我,此前的白石老人的花,朱自清先生的塘,洪湖水的浪,本是已有許多了的畫面,包括自己兒時的遮陽避雨,少年的滾動銀珠,滿腦子盡是的翠綠,就這么剎那間成了干澀。 人啦,是什么心境看什么景。這話看似唯心,但現實是常有的事。 蘇軾這句的前面還有一句“風里楊花雖未定”。言植物代人事,用現象說處境,以仄韻抑平聲,很是的。 我若是不得志,讀到此句,又得像落湯雞似的羨慕古人的是人。現在我,胸有成竹而不荷業,是故,無以矢志,自然也就無失志的事由。讀此句,也就是讀此句。覺得無非鈉米結構在于其葉而已。 當然,因為一向喜歡蘇軾的詩詞,所以還是佩服蘇軾的出言不遜,其悲不杜甫,其狂不李白,其鬼不李賀,汝道這“未定”的“風里楊花”,不悲?汝道這“不濕”的“雨中荷葉”,不狂?細思量“風里楊花雖未定,雨中荷葉終不濕”,我看其鬼距“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亦是可見的。 我小時偶爾看古詩,我的母親不識字,卻因為書排的疏密分行,知得我之所看。即使,我的母親未必說得出雨中荷葉是濕還是不濕,但我的母親是一定喜歡我吟誦“雨中荷葉終不濕”的。即使,我的母親知道“雨中荷葉終不濕”,但我的母親一定會讓干的荷葉浸濕個透,因為冬日里蒸芋頭糕,得用它鋪墊蒸床。 吃著芋頭糕,所有的人都說荷葉的香,年復一年,卻不曾有美食者說起“雨中荷葉終不濕”。我也是蘇軾詩歸蘇軾,我的母親的芋頭糕歸我的母親。恰恰是因了人客“石上月色”的拿來,這才將蘇軾的荷葉與我的母親的荷葉關聯,也才突兀著出去看個究竟,察看雨后荷葉的干濕。 世事如果不講究,也就人云才云,眼見虛實,風馬牛的相及。 譬如—— 因了“雨中荷葉終不濕”句在《別子由三首》,所以想到蘇軾與蘇轍兄弟的感情; 因了這感情,所以想到他們的文學成就; 因了文學成就,而想到文人的得志與失志; 因了本內容來自www.zfbfc.com
8. 古詩中的“楊花”通常指什么?
楊花:柳絮。
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落盡,杜鵑鳥鳴叫的時候。
詩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代: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譯文:在楊花落完,子規啼鳴的時候,聽說你要路過五溪那個地方。我把自己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的地方去。
擴展資料
背景:這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寶十二載)。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省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賞析:詩人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以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性,它竟會隨風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9. 風里的什么成語
風里來雨里去 【拼音】:fēng lǐ lái yǔ lǐ qù 【解釋】:形容生活、工作勤苦。 【示例】:我們種一年地,~的,還是吃不飽肚子 【近義詞】:泥里來水里去 【歇后語】:大雨里跑出塵土來 【語法】:作謂語、狀語;指工作勤苦風里楊花 【拼音】:fēng lǐ yáng huā 【解釋】:像風中的楊樹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發展變化不定。 【出處】: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風里楊花,水上幻泡。” 【示例】:你就是那~,滾上滾下,如今又興起如意兒賊歪刺骨來了。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72回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于比喻句
www.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