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李郭同船”的故事
南朝時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到處游學。游學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一時傳為佳話。后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一對神仙...
成語故事:扣壺長吟
晉朝才子王敦懷才不遇,不得志時經常在酒后吟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邊吟邊用鐵如意敲唾壺,以此來抒發自己的不平心情,時間一長唾壺全都缺了邊...
與「騎者善墜」相似的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滅掉越國之后更加得意忘形,他特別喜歡太宰伯憘拍馬屁,大修姑蘇臺,殺了太師伍子胥,整天玩樂。一次叫術士公孫圣解夢,公孫圣說:“經常騎馬的人往往會跌下來,大王不可好戰。”夫差不聽勸阻,反而殺了他...
描寫「曲徑通幽」的成語故事
唐朝詩人常建作的《題破山寺后禪院》:“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雖然寫禪房僧境但道出一個曲折前進的哲理,是客觀辯證法的體現。禪房坐落在深山花木叢中,通往禪房僧院的道路是起伏不平、曲曲折折,經過艱苦跋涉才能到達...
「畫虎類狗」的成語故事
東漢初年伏波將軍馬援對子侄后輩教育十分嚴格,希望他們成為有用的人才。他不喜歡侄子馬嚴和馬敦在別人后面說長道短,他寫信《誡兄子嚴敦書》告誡他們,讓他們學杜季良、龍伯高。如果學不成就像畫不成老虎反而畫得像一頭狗一樣...
描寫「不共戴天」的成語故事
公元1138年,金國派使者要挾南宋皇帝遞降書順表,宋高宗、秦檜貪生怕死,準備降金。大臣胡銓寫《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對:“誓與秦檜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斬下他的人頭懸掛城門示眾,然后誅殺金國使者。否則自己將蹈東海而死。”...
比喻“虎狼之心”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孟嘗君準備去西邊的秦國,門客用寓言諫之說:在淄水聽到土耦人與木梗人的對話,木梗人說土耦人前身是土,遇水必化。土耦人說木梗人是東園之桃,遇水漂泊異鄉。秦國有虎狼之心,不能去。孟嘗君才能門客的意見,不敢去秦國...
「尾巴難藏」的成語故事和用法
孫悟空大鬧天宮后,玉帝派顯圣二郎真君率領天兵天將前去花果山捉拿孫悟空。二郎神與孫悟空玩變戲法,搖身一變成為一只麻雀,孫悟空立即變成一只老鷹,二郎神又變成灰鶴,孫悟空立即變成土地廟,但是猴子尾巴難藏,只好變旗桿...
「釜底游魚」的成語故事
東漢著名的清官張剛遭到外戚大將軍梁冀的陷害,被派去強盜橫行的廣陵地區做廣陵太守,想借刀殺人。張剛只好走馬上任,到達廣陵,第一件事就去義軍張嬰的營帳勸降談判,張嬰敬畏張剛的為人,說出自己釜底游魚的滋味就歸順朝廷...
“甘棠之惠”成語故事
周武王時期,大臣召伯奉武王之命巡行南方地區,廣施仁政,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由于政策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對,紛紛攻擊與誣陷召伯。召伯為表忠心與清白,死在甘棠樹下。召伯死后,民眾懷念他,從此不再砍伐甘棠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