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九”字的成語「五侯九伯」
成語“五侯九伯”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wǔ hóu jiǔ bó成語簡拼:WHJB
成語注音:ㄨˇ ㄏㄡˊ ㄐ一ㄡˇ ㄅㄛ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五侯七貴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成語用法:五侯九伯作主語、賓語;指貴族。
成語造句:《舊唐書·哀帝紀論》:“五侯九伯,無非問鼎之徒;四岳十連,皆畜無君之跡。”
成語“五侯九伯”的擴展資料
1. 五侯九伯的示例~,無非問鼎之徒;四岳十連,皆畜無君之跡。 ★《舊唐書·哀帝紀論》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2. '五侯九伯是什么動秭
五侯九伯是漢語詞匯,拼音wǔ hóu jiǔ bó,出處《左傳·僖公四年》。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齊桓公爭霸,率諸侯之師進軍楚國,楚成王派屈完質責,管仲曾引這句話作出師之借口,并向楚國問罪苞茅之貢和周王南征未歸之事。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3. 五侯九伯 的 出處 是
解釋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諸侯。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齊桓公爭霸,率諸侯之師進軍楚國,楚成王派屈完質責,管仲曾引這句話作出師之借口,并向楚國問罪苞茅之貢和周王南征未歸之事。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4. 五侯使用的典故是什么
五侯 : 1.古時候,帝王分封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參見’五侯九伯’。 2.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漢成帝封其舅王譚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見《漢書.元后傳》。 3.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東漢大將軍梁冀擅,其子梁胤﹑叔父梁讓及親梁淑﹑梁忠﹑梁戟皆封侯。 4.指同時封侯的五人。漢桓帝封宦者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左悺上蔡侯﹑具瑗東武陽侯﹑唐衡汝陽侯。 5.泛指貴豪門。 唐.韓翃 《寒食》 中“五侯家”就是第5項的意思,泛指貴豪門。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5. 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實”什么意思?
實 副詞:確實;的確其 代詞:指代晉獻公之 的以為 把 ...當作...(殺戮的對象)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6. 周室的五侯九伯,五侯之首是齊,另外四個呢,九伯是哪...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不要把五侯和春秋五霸弄混了,五侯九伯是泛指,春秋五霸是齊桓公,宋襄公,楚莊公,晉文公,秦穆公。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
作為諸侯之長的“霸”是春秋時興起的概念。它是“伯”的假借字,但卻沒有“伯”字那樣廣泛的涵義,而是指可以號令于它國的顯赫諸侯而言的。春秋以前的所謂“伯(霸)”皆為后人追述,并不足憑信。《左傳》僖公四年載管仲語謂周初召公奭曾命太公望“五侯九伯,女實征之”,注“五等諸侯,九州之伯”。若依此說,周初即已有方伯——即霸主之稱。其實,此處的“伯”并非方伯,而為五等爵里面的伯,“五侯九伯”為天下諸侯的統稱。春秋時期始以“伯”指方伯、霸主。春秋初年,齊國的國佐說:“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他認為作為霸主的“五伯”都能夠自己勤勞并按撫諸侯,使大家為王命而奔走。國佐的話表明當時的人已經有了明確的霸主概念,并且指明了霸主的兩個最基本的條件——安撫諸侯和尊崇王命。
五侯九伯(wǔ hóu jiǔ bó)
解釋: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示例:~,無非問鼎之徒;四岳十連,皆畜無君之跡。 ★《舊唐書·哀帝紀論》
用法:作主語、賓語;指貴族
近義詞:五侯七貴
九:泛指,非實數,指天下眾多諸侯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7.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
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先君姜太公說:‘五等諸侯和九州長官,你都有征討他們,從而共同輔佐周王室。出自《左傳·僖公四年》。
本內容來自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