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愚策”「愚民政策」
成語“愚民政策”的詞條資料
成語繁體:愚民政筞成語讀音:yú mín zhèng cè
成語簡拼:YMZC
成語注音:ㄩˊ ㄇ一ㄣˊ ㄓㄥˋ ㄘㄜ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動賓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出處:劉少奇《論黨》:“他們在黨內實行命令主義,遇事武斷,實行家長式的統治,實行‘愚民政策’。”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成語解釋: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變愚蠢的政策
成語用法:愚民政策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愚弄人民。
英文翻譯:obscurant
成語“愚民政策”的擴展資料
1. 魯迅逝世前為什么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魯迅是我最尊敬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讓我在思想意識和寫作技巧方面獲得很大教益,但我對他在某些作品中所表露的觀點卻不敢茍同,譬如他對漢字的態度。 其實,魯迅先生和漢字極有緣分。他少兒時代在三味書屋讀書時,所讀的書肯定是用漢字來寫的;留學日本時他師從章太炎先生學文字學;在北京政府教育部掛職時,經常跑去琉璃廠購買碑帖來揣摩漢字的筆劃和結構;他那些不朽的著作,都是用漢字寫出來的,特別是后期在上海居住時,全靠用漢字寫作來維持全家生活,而且活得并不困乏。盡管他的毛筆漢字書法未必像郭沫若所說那樣,已經遠遠超過孫過庭、顏真卿、柳公、米芾、蘇東坡、黃庭堅而幾乎達到鐘繇、王羲之、王獻之的水平(注),但卻自成一格,造詣甚深。可是,他后來卻力主消滅漢字,實現文字拉丁化,為此發表了極為尖銳的意見。這里僅拿出頗有代表性的三例來議論,并向有識者求教。 1934年8月,他在《漢字和拉丁化》一文中寫道:“不錯,漢字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所以我們更是古代傳下來的寶貝。為漢字而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而犧牲漢字呢?這是只要還沒有喪心病狂的人,都能夠馬上回答的。” 同年12月,他在《關于新文字》一文中進而表示:“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 他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他認定“勞苦大眾沒有學習和學會(方塊字)的可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確有很多勞苦大眾由于沒有條件學習而成了文盲。但這是社會的罪惡,怎能讓漢字來承擔?拉丁化只有二十多個表聲的符號,學起來確是比方塊字省力,然而也必須通過學習才有可能去認識和運用。不知他有沒有想過,假如勞苦大眾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得不到提高,那也將失去學習的機會,這一來,就算實現了拉丁化,不也同樣產生大量文盲? 方塊字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一說,太偏激了。果如此,對這一“利器”極有研究而又運用得極為巧妙的魯迅先生,自己身處何地?漢字是“病菌都潛伏在里面”的“結核”一說,同樣過分。果如此,他的小說《阿Q正傳》、散文《記念劉和珍君》、雜文《論雷峰塔的倒掉》,還有那被毛澤東認為“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的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至于“孺子”是否應當理解為“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不在此議論)等等,不也都隱藏著對勞苦大眾極為有害的“病菌”嗎? 他臨逝世(1936年10月)“答救亡情報訪員”時,更堅決地說:“漢字不滅,中國必亡。”理由是:“因為漢字的艱深,使全中國大多數的人民,永遠和前進的文化隔離,中國的人民,決不會聰明起來,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壓榨,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 那時,日寇早已占領了我國東北并已進入了華北,救亡運動正在全國風起云涌,可是他竟為“救亡”開出這一令國人“聰明起來”、“理解整個民族的危機”的藥方,這實在令人費解。幸而他是人而不是神,這一預言并不準確。如今,在他已去世七十多年的今天,方塊漢字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由于成功地輸入計算機而增添了生命力;中國也并沒有因為漢字的繼續存在而滅亡。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機械工程家、教育家,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說得好:“漢字是形、聲、義相統一的象形文字。它不僅是符號,而且還是藝術,是科學,是文化。科學研究表明,這種文字及以其構成的語言,既能開拓人的左半腦,又能開拓人的右半腦,啟迪右腦的原創性功能。”(見《國魂凝處是詩魂》)漢字何等值得珍惜!遺憾的是,我雖然是漢族的子民,但對漢字卻認識得不多,理解得膚淺,運用得不精,書寫得不好,因而常感羞愧,可是我始終熱愛它。 (注)郭沫若在《魯迅詩稿》(影印本)序中說,魯迅的書法“遠逾唐宋,直攀魏晉”。(楊光治)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2. 當年國企下崗買斷的人,如今都在干什么?過得怎么樣?
本人年輕的時候,就在國企混飯吃,對國企還是有深刻的了解的。在這樣的企業里,廠長,后來叫總經理,基本上就是一手遮天,絕對的一言堂。
而他的手下,也就是各基層的領導,都是自己的親信。他們在自己的場子,也都是絕對的老大。沒有任何人敢于質疑他們的錯誤。
所有工人,只不過就是干活的。整個管理方式,就是一個愚民政策。對于所謂的領導來講,最底層的人,知道的東西越少越好,越老實越好,越聽話就越好。
這樣的單位,在現代化的進程中,被淘汰那是必然的事情。因此也就有了下崗買斷這一說法。
原來的企業經理,據說怕被清查,提心吊膽地過了幾年,早早就去世了。當時他的爪牙們,有的憑借當時的人脈,做起了大買賣。有的成為萬人嫌,只能在外面拉黑三輪。
我曾經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坐過一個三輪,下車一看,原來是陳科長。那廝看我叫他陳科長,老大的不好意思。
和我一起掄過鐵錘的小伙伴們,有的做了小買賣,有的開了大公司。大家有時湊在一起,吃飯喝酒,感嘆當時工作的辛苦與卑賤。
我自己一進工廠,就強迫自己每天堅持學習。十多年的時間,對文學,英語,法律,電腦等知識,都有涉獵。
因此,當2003年時,企業剛一下崗,我就應聘到一家大型企業做網絡管理。后來,一步步地做到了行政部主管的位置。2009年的時候,原來的企業買斷,還得了幾萬塊錢。
現在,除了在單位負責一些事情外,有時間還玩一下自媒體,感覺生活還是很豐富的。因此,我很感謝國營企業那段磨礪,更感謝社會進步,終于淘汰了這些僵化的單位。
可以說,國營企業害了自己的職工,最終又拋棄了他們。這一代人,注定是承受著巨大的精神與物質的損失。沒辦法,這就是社會進步的代價。大家說,是這樣吧?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3. 中國在什么時候最狠?連越南都要征服了?
越南曾受中國的直接統治達千年之久(公元前111-公元939),稍后雖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而獨立建國,卻仍與中國維持一定的藩關系,直到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后才正式劃清與中國的關系。
在中國統治的期間,漢字被采用為正式的官方文字。稍后的藩國期間民間發展出民族文字「字字喃」;十六世紀末也經由西歐傳教士傳入羅馬字來書寫越南語。雖然這二種文字很早就出現,漢字在當時仍被官方視為唯一正統的書面語。漢字的正統地位直到二十世紀才被打破;1945年以后由羅馬字取而代之而成為當今越語唯一的書寫系統。
所謂的「漢字文化圈」,[2]是指曾經或還在使用漢字的國家,諸如越南、韓國、日本、臺灣和中國等。在這區域內,中國曾扮演主宰的角色,在政治、文化上對其他國家具支配的影響。
公元前111年,中國將越南納入直接統治,直到十世紀越南才脫離中國而獨立。公元前108年中國征服古朝鮮,設立「樂浪」、「真番」、「臨屯」和「玄菟」四郡;直到四世紀,「高句麗」人攻占「樂浪」郡,朝鮮才脫離中國的統治。日本從先秦時代即有和中國接觸的紀錄,漢武帝更曾賜日本「漢委奴國王」金印;雖然日本未受中國直接統治,但是在漢朝和唐朝盛世的影響力下中國也變成日本學習模仿的對象。
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除了政治上受中國支配外,另一個共同特色就是借用「漢字」、引進「儒家思想」和「科舉制度」。他們在借用漢字后,均發覺漢字無法完整表達他們的語言;於是利用漢字做「訓讀」、「音讀」或造新漢字來應付這個問題,甚至后來更慢慢發展出新的文字系統,譬如越南的「字字喃」(Chu Nom)、韓國的「諺文」(Hangul)、和日本的「假名」(Kana)。雖然他們的人民有發展出自己的文字系統,然而這些新文字在國內(本土封建朝廷)和國外(中國皇帝)之雙重壓迫下,均無法和正統的漢字相對抗。原因是在大中國的政治文化架構下,各國的封建王朝不得不接受漢字和其四書、五經等古典并將之列入科舉制度。久而久之,那些精通漢字、科舉出身的封建官僚為維持本身的既得利益,也就附和漢字的正統地位并利用封建朝廷的力量來壓制國內的非漢字發展。譬如,韓國「李朝」的集賢殿副提學「崔萬里」(Choe Mal-li)於1444年上疏李朝「世宗」,反對推行諺文。他說:
我朝自祖宗以來 至誠事大 一遵華制 今當同文同軌之時 創作諺文 有該觀聽 儻曰諺文 皆本古字非新字也 則字形雖仿古之篆文 用音合字盡反於古 實無所據 若流中國 或有非議者 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自古九州之內 風土雖異 未有因方言而別為文字者 雖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類 各有其字 是皆夷狄事耳無足道者 傳曰用憂變夷 未聞變於夷者也 歷代中國皆以我國箕子遺風 文物禮欒 比擬中華 今別作諺文 舍中國自同於夷狄 是所謂棄蘇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 豈非文明之大累哉... (Lee 1957:4)
就語言文字學習效率的角度來說,漢字不但復雜、難學,[3]而且那些用「文言文」書寫的古典經書更是難懂;於是造成古典經書的「解釋」掌握在精通漢字的文人手里。相形之下,打赤腳的工農階級平常忙於耕作、勞動的時間都不夠了,那有時間“十年寒窗”苦讀漢字和經典。於是漢字文化圈在長期使用漢字的情況下,逐漸形成“掌握漢字的文人統治階級”和“不懂漢字的被統治階級”的對立。這種階級對立的情形一直到十九世紀末反殖民、反帝國主義的民族主義逐漸興起后才開始有轉變。
那些廣大的勞動階級為著紀錄自己的日常生活語言,而發展出「字字喃」、「諺文」和「假名」并在民間流傳使用。這些文字雖然在大中國的政治、文化架構下不受重視,然而在二十世紀政治、文化、價值觀改變后,用這些文字寫的作品卻得到后人的肯定。譬如,字字喃的「翹傳」、諺文的「沈清傳」及假名的「源氏物語」等。
在秦始皇吞并六國、統一中原之后,他又繼續出兵征伐「嶺南」,[1]并於公元前214年兼并嶺南地區。秦帝國於公元前207年崩潰后,前秦將領「趙陀」趁機占領嶺南并於公元前204年建立「南越國」并定都於「番禺」[2](張榮芳、黃淼章1995:56-68)。公元前111年中國漢朝的漢武帝出兵殲滅「南越國」,并在其地設「交趾部」,分為九郡。其中三郡「交趾」、「九真」和「日南」相當於現今「越南」之北部和中北部地區。從那時起越南第一次正式被納入中國的圖;而在越南也將此歷史稱為第一次北時期(陳重金1992:28)。[3]
公元939年,越南利用唐朝末年大亂之時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而獨立;雖然是獨立,但是越南仍必須定期向中國朝貢并承認中國的「宗主國」地位;這藩關系一直到十九世紀后半段法國侵略越南,才由法國取代中國的宗主國地位。(SarDesai 1992:19)
在越南獨立、但稱臣於中國的期間,越南也和中國一樣建立起封建的社會制度。特別在李朝(公元1010-1225)和陳朝(1225-1428)時期,越南從中國引進各式政治、文物制度,特別是「科舉制度」和「儒家思想」來穩定朝代的封建基礎。換一句話說,雖然越南不再受中國的直接統治,但是中國對越南仍有極大的影響。(SarDesai 1992:21)這也是為什麼越南已故近代的歷史學者陳重金(Tran Trong Kim 1882-1953年)在他的名著《越南通史》[4]里感嘆地說:
...不管大人小孩,誰去上學都只學中國歷史,而不學本國史。詩賦文章也要取典于中國,對本國之事則是只字不提。國人把本國歷史看成微不足道,論為知之無用。這也是由于自古以來自己沒有國文,終生只借助于他人的語言、他人的文字而學,什麼事情都受人家感化,而自身無任何特色,形成像俗語所說 “嫌里媚外” 的那種狀況...(陳重金1992:1-2)
公元1858年,法國利用傳教士受迫害做藉口而向越南出兵。越南末代朝廷「阮朝」不敵法軍,而於1862年割讓南部「嘉定」、「邊和」、和「定祥」三省給法國以求和。當然法國并不以此為滿足,稍后并陸續侵占其他各省,終於於1885年完全征服越南。越南遭受法國擊之時亦曾向中國求援,然當時之中國已病入膏肓,所派遣前來應戰之軍隊并無法有力遏止法軍之侵略。最后中法雙方於1885年簽定協議停戰的「天津條約」。在條約中,中國正式放棄對越南之宗主國地位并承認越南改由法國保護(陳重金1992:406)。從此越南受法國的直接統治,直到1945年胡志明利用二次大戰剛結束之國際局勢宣布越南獨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之后,情勢才開始改變。
在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之后,法國及各國政府并未馬上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之合法性,法國甚至起兵鎮壓獨立運動者。為求建國,越南人民也興起10年的抗法獨立戰爭,直到1954年的日內瓦協議(Geneva Accords)才確立越南獨立的合法性;然而在歐、美、蘇聯及中國的介入下,越南隨即被一分為二,也就是我們所認知的「南越」和「北越」。南北分裂之局面持續到1975年,當美軍從越南撤退且南越首都「西貢」淪陷於越共手里,才由越南共產黨一統南北。南北越於1976年正式合并,改國號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定都於「河內」;此統一局面一直維持到現今仍不變。
越南的傳統書寫系統是以漢字書寫的文言文為正統地位。之后民間雖有「字字喃」(Chu Nom)出現,但均未能成功挑戰并取代漢字的地位。
漢字在越南的使用大約開始於趙佗的「南越國」時期(Nguyen 1999:2)。在中國直接統治的時期也一直延用漢字為書寫系統。即使在十世紀越南獨立后,由於越南封建朝廷大力推廣「儒學」[1](Nho hoc)與建立「科舉制度」,[2]使得漢字的正統地位在二十世紀前牢不可破。漢字在越南也叫做「字儒」(Chu Nho),[3]意思是儒家所用的文字。一般來說,漢字用於行政、教育(科舉)、學術著述、和古典文學之創作。(Nguyen 1999:3-4)
越南在借用漢字后,發覺漢字無法完整表達越南的日常用語,於是民間慢慢發展出具越南特色的字字喃。所謂的「字字喃」是指南方(相對於中國)的文字的意思;因為缺乏標準化,它也可以寫作「字寧喃」或「字字 字南」等。據推測,字字喃大概是從十世紀越南脫離中國的直接統治后才開始發展出來。(DeFrancis 1977:21)早期的字字喃主要做為漢字的輔助工具,用在記錄地名、人名及地方特產等。(Nguyen 1999:2)在累積數百年使用的經驗后,在十三世紀才有一些字字喃的文學作品出現,[4]而於十六至十八世紀達到高潮。[5]字字喃的使用者大致為平民、落魄文人、僧侶、及少數具強烈民族意識的精英。概括來說,字字喃主要用在紀錄民間口傳文學、創作純越語文學、翻譯佛經、及替漢字作注解。(Nguyen 1999)
字字喃的發展就如同臺灣「歌仔冊」里頭臺語漢字的發展是一樣的,都是建立在既有的漢字基礎上作調整。基本上,字字喃的發展在早期是以漢字借音為主,后期則模仿漢字的「形聲」造字原則來造字字喃。[6]譬如漢語里頭的「孩子」在越語里講做/kon/;/kon/在早期的字字喃(譬如在「黎朝」時期)寫做「昆」(「漢越音」讀作/kon/),后來(「阮朝」時期)又寫做「子昆」,由「子」(表示孩子)及「昆」(表音)來構成。由於字字喃沒有得到當的漢字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沒有經由完整規劃、而是隨個人所好而恣意創造出來的,再加上漢字本身做為文字基礎的缺點,[7]致使它呈現相當混亂的文字使用現象。這現象就如同當前臺灣的臺語文書寫一樣,文字的使用并未達成相當的標準化。
雖然字字喃在越南很早就出現了、而且又是越南人自造的“土產”,然而它卻沒有辦法取代漢字或與漢字并駕齊驅,這主要的原因為:
第一,受中國價值觀之影響。因為漢字在中國被視為唯一的正統文字,而越南又把中國奉為宗主國,致使越南各朝代均把漢字奉為圭臬、不敢對之不敬。唯一少數欲推行字字喃的例子為Ho Quy Li (胡季犛1400-1407)及Quang Trung (光中1788-1792)等,然而他們在位期間甚短,致使對字字喃的發展影響有限。其中Ho Quy Li因大力推行字字喃,因而在中國明朝入侵越南時被押回囚禁在北京。
第二,受科舉制度之束縛。由於各朝代均將漢字列為正統、并列在科舉考試之內,致使想當官的文人不得不學漢字、背誦四書五經等。一但這些人考試入取、功成名就后,當然就繼續擁護漢字的正統地位,因為這樣才能維護他們的既得利益。相形之下,那些沒入取、略懂漢字的文人因生活周遭與勞苦大眾接觸,為了反應實際需要,就傾向於使用字字喃。
第三,字字喃受先天文字限制。字字喃主要是按形聲方式,結合二個漢字(一個表音、一個表意)來造成一個新字。由於漢字本身有很多缺點,字字喃當然也一一繼承了,甚至衍生出比漢字更多的問題。譬如,漢語的「字」 在字字喃里寫做 「字字」,「年輕」寫成「 」。「 」一字在越語里發音/tre/;「 」里頭的「 」(漢越音/le/)用來“暗示” 的發音,「小」用來隱喻年輕的意思。由此可知字字喃其實是比漢字更復雜、難學的。一般來說,要懂字字喃,必須要先會讀漢字才行。由於字字喃的復雜及未標準化,使得字字喃在推行上困難重重。
越南的書寫文字一直到十七世紀,紀錄「音素」(phoneme)的羅馬字的出現才有重大的轉折。雖然羅馬字在那時已出現,卻要等到二十世紀才有力量完全取代漢字的地位。
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的時候,歐洲傳教士逐漸到越南來傳教。傳教士們為了容易學好越語并與當地越南人溝通,於是利用歐洲人熟悉的羅馬字來替越南語設計一套新的書寫系統。[1]和多數的文字發展歷史一樣,[2]越南羅馬字的發展并不是由一人於一天之內發明出來的,而是在一段不短的時間內、由一群人共同累積經驗而“約定俗成”起來的。[3]在經歷各傳教士的努力下,第一本越南羅馬字的詞典「越南、葡萄牙、拉丁語三語對照詞典」[4]於1651年由法籍傳教士「得路」[5]出。(Do 1972)「得路」和其「越葡拉」辭典對越南羅馬字的貢獻就如同「麥都思」[6]和他於1837年所出之「福建方言字典」[7]對臺灣教會「白話字」[8]的奠基性貢獻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扮演集大成、并將付諸出的第一人。「得路」的羅馬字拼字系統在歷經不同時期的稍微修改后,成為當今越南人普遍使用的「國語字」。
在十九世紀后半段之前,越南羅馬字主要只在教會之中流傳。隨著法國殖民者的到來,羅馬字才逐漸提升地位與普遍被使用。(Vien Van Hoc 1961:21-22)譬如,法國殖民者將羅馬字列入學校課程,[9]而且於1865年在越南南部由當時的官方發行第一份羅馬字報紙「Gia Dinh Bao」(嘉定報);越南羅馬字也從這時起叫做「Chu Quoc Ngu」(國語字)。(Vien Van Hoc 1961:22)「嘉定報」就如同臺灣1885年出的第一份羅馬字報紙「Tai-oan-hu-sia Kau-hoe-po」[10]一樣,具帶頭普遍羅馬字之貢獻。另一個例子是,南部總督於1882年簽定一份規定所有越南語的公文必須用羅馬字的議定(Vien Van Hoc 1961:22-23)。
法國之所以推動越南羅馬字,主要有以下之原因:
第一,法國殖民者認定漢字是法國人與越南人之間的障礙。由於越南長期奉中國為宗主國、并透過漢字學習中國文化與價值觀,如果讓越南人繼續使用漢字無疑是讓越南保持與中國的親密關系。為讓越南斷絕與中國的關系、并改為親近法國,勢必要用羅馬字取代漢字。[11]
第二,羅馬字是讓越南人從越語過渡到法語的重要媒介。法國殖民者認為當越南人掌握著越南羅馬字后就容易進一步學習法語、最后并完全轉換到使用法語。所以推行羅馬字是推行法語的重要手段之一。(DeFrancis 1977:131-134)
總之,法國殖民者在越南羅馬字成功取代漢字這一事件上扮演著「催化」的角色。雖然殖民者的初衷是要利用羅馬字來推行法語,卻無形中營造越南羅馬字初期成長的空間。
雖然在法國殖民者的推動下,越南羅馬字在十九世紀后期有比以前較普遍,然而它的推行成效仍然相當有限。(DeFrancis 1977:69)羅馬字的推行要在二十世紀初透過越南本土的民族主義者的鼓吹后才有顯著的進展。(DeFrancis 1977:159)原因是:在反對法國殖民主義的氣氛下,使用外來的羅馬字被視為是趨附外來殖民政的行為。然而當越南民族主義者感受到羅馬字簡單、好學、是教育民眾的好工具時,他們已把羅馬字本土化成為對抗外來統治的利器。
鼓吹羅馬字的民族主義運動的代表性團體首推「東京義塾」的成員。[12]「東京義塾」在越南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二十年代臺灣的「文化協會」一樣;兩者的差別在「文化協會」并不注重羅馬字、只倡導漢字白話文。這差別也注定了羅馬字在臺灣和越南有截然不同的發展命運。
「東京義塾」的成員主要是一些留學日本的越南知識份子。他們於1907年在「河內」設立「東京義塾」學校,用來傳授西方思想與科學新知等。他們認為要達成啟發民智的目的,非得透過越南羅馬字不可。所以他們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普及羅馬字;透過羅馬字來教育民眾、讓大眾有知識,以對抗法國殖民統治。「東京義塾」雖然成立只有短短一年,旋即被法國殖民者強制關閉,然而他們的主張在知識份子中卻廣為受到認同與支持。之后,「推廣羅馬字」逐漸成為越南民族主義者中的普遍主張與推動要點,并興起一股興學、辦羅馬字報的風潮。(Vuong & Vu 1980:20-32)據估計,至1930年,全越南共有75種羅馬字報紙。(Hannas 1997:86)
雖然羅馬字在民族主義者的推行下有顯著的成就,然而并不代表羅馬字已完全取代漢字和法文。羅馬字的地位在1945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后才進一步提升為國家唯一正式書寫文字的地位。胡志明於1945年9月2日宣布越南獨立并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后,於9月8日又隨即公布政府全面推行羅馬字教育。他於該年十月份又發表一份呼吁全國同胞共同掃除文盲的公開信,在信中他說:
咱越南的頭家啊!
以前法國外來統治者統治我們的時候,他們實行愚民政策、限制我們辦學校、不讓我們識字,以剝削我們。
我們不識字的人口占全國95%,可以說差不多全國都是青瞑牛(文盲),我們如何能進步呢?
咱現在已獲得獨立的勝利。提高人民的文化水準是咱目前要緊的工作之一。咱政府已經頒布全國人民要在一年內學會國語字(羅馬字)的政策。咱已經成立平民教育署,協助人民學習。
咱越南的頭家啊!
我們要把獨立的根基立穩。咱要追求國富民強。我們必須讓每一個越南頭家知道自己的利和義務,有新的知識才有辦法參與建設祖國的事業,而這也是為什麼要先學會國語字的原因...(Ho 1994:64-65)
據估計,1945年全國識字人數大約為20%;在全面推行羅馬字后,在1953年已提升到70%。(DeFrancis 1977:240) 綜觀越南從漢字與字字喃成功轉換成羅馬字,可以歸因於「外在」與「內在」二大因素:
外在因素是指越南在長期受中國及法國殖民統治之下,試圖利用越南羅馬字做為文化獨立的基礎、以進一步保障民族政治之獨立。在二次大戰當中,越南面對法國、日本、英國、美國及中國等之既斗爭又聯合的局勢,[13]不得不思考為民族獨立鋪路之方法。在四十年代,日軍為侵略中國而進軍越南,打算以越南做為攻擊中國西南地區的根據地。對中國來說,遣軍進入越南以掃除日軍根據地是有需要的。然而當時仍控制越南的法國當局卻對中國懷有疑慮,深怕中國軍隊一入越南將使越南重回中國之手里。對越南的領導人來說,如何利用各國的矛盾讓越南獲得獨立乃是當務之急。胡志明對中國當然相當了解,他也怕中國利用掃蕩日軍做藉口而占領越南。於是他的策略是力阻中國軍隊進入越南,(蔣永敬1971:107)并策動反中國之運動。(蔣永敬1971:228-240)「羅馬字」在這時也成為確保政治、文化獨立之最好選擇。
內在因素是指反封建、反知識壟斷的廣大需求。就如同胡志明在掃除文盲的公開信中所提及的,如何讓那廣大的未受教育的群眾擁有新知識以求國富民強是當務之急。在十九世紀以前的越南封建社會中,唯一外來的主要威脅為中國;在那情形之下,采用漢字雖然會造成多數的勞苦階級成為文盲,卻可以消除中國的侵略欲并滿足越南封建朝廷的既得利益。然而,到二十世紀后,越南所要面對的不只是中國,而是接連而來的西歐及日本帝國主義。字字喃雖然具越南民族特色,可是卻復雜難學。相形之下,簡單、易學的羅馬字也就成了啟發民智、對抗外來統治的最好選擇。越南民族主義領導者在體悟到時代的變遷后,毅然決定采用羅馬字。在掌握到“大多數民眾為文盲、僅相對少數既得利益者識漢字”的情況下,頃全國之力去推行羅馬字,當然很快就收到成效。
從越南這個例子可以印證Gelb (1952:196)所說的「只有在傳統文字發源地以外之邊外人才敢於做革命性的文字改革并獲得極大成就」。越南的民族主義領導者因為有強烈的越南民族國家意識,加上反封建、反知識壟斷的潮流鼓動下,因而能破釜沉舟的對漢字進行改革、最后并用羅馬字將之取代。
基本上,政治和文化是“共生”的關系。政治可以影響文化,文化也可以決定政治。以越南為例,越南在受中國的政治、文化二千年的影響后,能獨立成功成為一現代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越南傳統的政治、文化架構在十九世紀法國勢力進入后才逐漸動搖。法國以武力建立殖民的政治架構后,又廢除越南的科舉制度、進行文化的解構和再建構,以增加殖民體制的穩定度。對越南人來講,若要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就得拋棄傳統的中國式架構、并擺脫新來的法國殖民體制;法國的介入剛好協助越南拆掉中國架構,接下來該做的就剩如何建立越南自己的政治、文化架構。二十世紀初,越南人既然在軍事、政治上暫時無法得到勝利,就應從文化方面下手,透過文化和政治是共生的關系來累積力量。越南的改革派知識份子透過推動越南語文和羅馬字來普及知識、加強民族意識、累積政治反抗的資源;當1945年宣布獨立、建立本土政治架構后,馬上宣布越南語文和羅馬字的國家地位,用政治力來做文化獨立的后盾;透過建造和中國、法國不同的文化架構來確保政治體制的穩定,達成政治、文化的完全獨立。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49817.html?si=1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4. 政治統治合法化的途徑
第一、你要有槍桿子。“槍桿子里面出政”,這個道理和“有槍就是草頭王”一樣。有槍就可實施暴力。你看看當今世界,有幾個國家的政就是這樣更迭的。 第二、你要會欺騙。有了槍桿子還不行,還要會欺騙。開動所有的宣傳機器騙取百姓的信任。這種欺騙得有技巧,能讓大家信以為真。說謊要說到真處,要把黑的說成白,把白的說成黑。把一切功勞全歸功自己,把一切錯誤歸罪于敵人。信不信不由你,不信也得信。“謊言重復一千遍就成了真理”。希特勒就是這樣的做法。 第三、你要鎮壓敢于揭穿謊言的人。建立政以后,把槍口時時瞄準敢于揭穿謊言的人,實施殘酷的鎮壓。誰只要敢揭穿謊言,誰就得死。 第四、你要樹立“皇”崇拜思想。確立自己至高無上的絕對威,把自己裝扮成“救世主”。讓大家相信你就是“神”,你就是“上帝”,百姓離開了你就不能生活,寸步難行,就得過苦難日子。且讓世世代代的人相信,是你這個“神”給眾生帶來了幸福生活。 第五、你要實施愚民政策。通過各種措施,讓你的“庶民”們沒有思考,沒有思想,只知道干活,不知道思考,讓他們做一個“幸福的奴隸”,你說是對的,“庶民”們跟著說是對的; 你說是錯的,“庶民”們跟著說是錯的。讓他們為你的一切歡呼雀躍,為你的一切瘋狂。這樣你的統治才穩固,你才有安全感。 有了以上幾點,你的政就“合法化”了。 世世代代的封建王朝就是這種政的榜樣,希特勒和老金就也是這種政榜樣。 但是,這樣的政是個極制的政!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5. 白巖松節目為什么被封殺
我怎么感覺他一直在為誰站臺。。。。白很清楚他能抨擊哪些人,必要的時候毫不手軟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6. 古代大多封建統治者都會實行愚民政策,這是為何?
畢竟對于大多數君王來說,服從會比有才能來的更重要,所以只有通過實施愚民政策,才更方便他的統治,同時也體現出皇室的優越性。
像最近在看的《如懿傳》中的乾隆,雖然在他年輕時,他也是欣賞各個有才能的人。但越到中年以后,他反而越喜歡那些服從他的人。這其實也是大多君王的一個通病吧,在高位久居以后,反而聽不見別人的意見了,只希望別人能一味地順從自己。
這時候愚民政策就有很大的作用了,他讓百姓都變得沒有思想,讓他們從始至終都只有一個觀念,他們需要服從他們的君王,只有他們的愿望才能在他們走向明天,而這樣的思想無疑極有利于君王來統治他的天下。
畢竟只要人一旦會思考,會有自己的想法以后,他們就不會盲目地服從自己君王所下的圣旨。他們就會提出與君王不一樣的看法,這無異于是大部分高位者所不能容忍的事。所以能容忍“百花爭鳴”的君王其實并不多,君王更愿意做的是“焚書坑儒”以此來達到大家思想上的統一。
所以說君主為了自己的統治能夠長遠,都會選擇實施愚民政策。但往往這樣的國家其實走得并不遠,畢竟天下確實不是君王一個人的天下,沒有百姓的支持,這個國家最終也只會走向末路。
所以個人覺得,愚民政策是愚百姓,也是愚君王自己吧。畢竟有的君王確實也不夠聰明,他們也只能想到用這種法子來壓制百姓的發展。但最后適得其反,終究會被百姓這條大河所掀翻。像秦始皇進咸陽,不也曾妄想通過收天下之利器來阻止戰爭的再一次爆發。但真的把百姓壓迫到一定時,即使只是鋤頭,也能成為他們反抗的利器。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7. 為什么古代的手工業,政府都控制的和嚴也很緊?
古代重視農業~認為手工業和農業爭奪勞動力。就減緩了農業的進程,所以要壓制滿意請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8. 為何中國陷入被列強瓜分危機?請詳細解釋........不要一句起兩句止啊....
日本本來與中國一樣,閉關鎖國,自1853美國佩里艦隊進犯日本,西方列強也紛紛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失勢的中下級武士、西南與外國通商的薩摩、長洲二藩發起“尊王攘夷”運動,開始倒幕,最終“大政奉還”1868明治維新成功開啟日本近代化進程。 1890年代朝鮮東學黨起義,朝鮮國王請求清政府派兵支援,日本擔心中日在朝勢力不均衡,在豐島海面上擊中國運兵船,甲午戰爭開始。 誰想亞洲第一北洋艦隊竟敗在國小的日本手中,還割了地、賠了款,于是大家放心欺負中國。大東亞沉沒了。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9. 中國上下五千年最丑惡的人和事和時代!
賣國賊秦檜!岳飛在朱仙鎮大捷,逼近東京。兀術眼看在東京呆不下去,決定渡過黃河北撤。當他帶著金兵離開東京的時候,有個書生攔住他的馬,說:“大王(指兀術)別走了。岳少保(‘少保’是岳飛的官銜)馬上會撤兵。東京一定沒事兒。” 兀術很奇怪,問那個書生說:“岳飛用五百騎兵打敗我們十萬大軍,百姓日夜盼他們打過來,東京還能守得住?” 那個書生說:“朝廷里有臣,大將要在外面立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岳少保自己性命難保,哪兒還談得上立功?” 兀術聽了,恍然大悟,馬上撥轉馬頭,帶兵回到東京。 那個書生說的那個“臣”,就是南宋朝廷的宰相秦檜(音huì)。 秦檜本來是北宋時期的大臣。當宋徽宗、欽宗兩個皇帝被金兵俘虜到北方去的時候,秦檜和他的妻子王氏也跟隨他們一起被俘到金京。秦檜在金太宗面前,低聲下氣,百依百順。金太宗認為他很有才干,就把他派到大將撻懶部下當軍事參謀。 這時候,金朝發現南宋抗金力量越來越強大,又有岳飛、韓世忠等大將堅決主張抗戰,不好對付,就決定把秦檜放回南方充當內奸。公元1130年,撻懶攻打楚州(今江蘇淮安)的時候,把秦檜和他的妻子放回南宋。 秦檜來到越州宋高宗的行宮求見,天花亂墜地編造了一通謊話,說他在楚州怎樣殺死敵人的看守,怎樣奪了一條船逃出來。當時就有不少大臣懷疑,楚州到這兒路遠迢迢,秦檜越過金兵防線逃回來,難道金兵沒有追捕?再說,即使敵人防備不嚴,讓他偷跑了,一定十分匆忙,又怎能帶著王氏一起走? 但是,當時的宰相范宗尹跟秦檜是老朋友,竭力在高宗面前幫秦檜說話,并且說秦檜是個既可靠又能干的人才。宋高宗本來日思夜想要跟金朝講和,聽說秦檜從金朝回來,熟悉金朝內情,立刻召見秦檜。 秦檜第一次朝見高宗,就勸高宗跟金人講和,還送上了代朝廷起草的一份求和信。 宋高宗接見秦檜之后,覺得秦檜的主張很合他口味。他對大臣們說:“秦檜比誰都忠。有了他,我高興得晚上也睡不著覺呢。”他立刻任命秦檜做禮部尚書,過了三個月,又提升他當副宰相;再過半年,秦檜就成為宰相兼樞密使,掌握了南宋軍政大。 秦檜當了宰相之后,就干起賣國求和的勾當來。因為遭到許多朝臣的激烈反對,曾經被罷免了宰相職位。但是昏庸的宋高宗還是把秦檜當做心腹看待,過了幾年,又重新任秦檜為宰相。秦檜利用他的力和地位,勾結金朝,千方百計破壞抗金將領的活動。這回聽到岳飛連戰連勝,準備直搗黃龍府,大起恐慌。因為金朝是他的后臺,金朝一敗,他在南宋也就站不住腳。于是,他就唆使宋高宗發出命令,要岳飛從前線撤兵。 岳飛突然接到宋高宗的撤兵命令,弄得莫名其妙。他派人送奏章給高宗說:金兵已經喪盡士氣,我軍士氣高漲,勝利就在眼前,時機不能錯過。他請求高宗取消撤兵命令,允許他繼續進軍。 秦檜接到岳飛奏章,又想了一個惡毒的手段,先命令張俊、劉光世等大將的人馬從淮北前線撤兵,然后對高宗說,岳飛的軍隊在中原已經成為孤軍,不能再留,叫宋高宗發出緊急金牌,叫岳飛撤軍。 岳飛在前線等待高宗的進軍詔令,沒想到接到的卻是朝廷催促退兵的緊急金牌。岳飛接到第一道金牌,正在猶豫,送金牌的快馬又到了。從早到晚,快馬一個接一個,一連接到十二道金牌。岳飛知道要改變高宗的決定已經沒有希望,氣憤得淚流滿面,說:“想不到我十年來的努力,一下子全給毀了。”(原文是“十年之功,廢于一旦”。) 岳飛要從朱仙鎮退兵的消息一傳出去,附近的百姓十分震驚,紛紛聚集在街頭。他們攔住岳飛的馬,哭泣著說:“我們頂著香盆,運著糧草,迎接官軍,這是金人都知道的事。現在相公要回去,我們只有死路一條了。” 岳飛看到這個情景,也禁不住流下眼淚,他叫左右兵士拿出高宗的詔書來給大家看,說:“朝廷下了緊急金牌,我不能擅自作主留在這里啊!” 百姓們見留不住岳飛,都放聲痛哭;兵士們也個個心酸,掩著臉哭。整個朱仙鎮響起一片哭聲。 岳飛心里不忍,宣布暫緩五天撤兵,讓愿意跟隨他們的百姓一起走。過了五天,岳家軍開始撤兵的時候,當地百姓成群結隊隨軍南遷。后來,岳飛奏請朝廷,把這些百姓安置在南方安家墾荒。 兀術打聽到岳家軍已走,馬上重整旗鼓,向南進攻。本來被岳飛收復的河南許多州縣,一下子又丟失得精光。 秦檜和宋高宗決心向金朝求和。他們恐怕受岳飛、韓世忠等人的阻撓,把他們召回京城,讓韓世忠做樞密使,岳飛做樞密副使,名義上是提升,實際上是解除了他們的兵。秦檜奪了岳飛的兵,就派人向金朝求和。公元1141年十一月,金朝派使者到臨安,談判議和條件。談判結果:宋、金之間,東面以淮河為界,西面以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為界;南宋向金朝稱臣,每年向金朝進貢銀絹各二十五萬。歷史上把這次屈辱投降的和約叫做“紹興和議(紹興是高宗的年號)。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0. 為何秦始皇在其統治期間實行愚民政策
政治方面:
第一,確立至高無上的皇。其中包含三層意思:①皇帝稱號的由來(嬴政自認為“德兼三皇,功過五帝”)及為何稱“始皇帝”;②皇帝的力:凡行政、軍事、經濟等一切大,均由皇帝總攬,一切軍國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③皇帝制度為此后歷代王朝所沿用。自秦開始至清末,延續了二千一百多年。
第二,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機構。①中央設“三公”“九卿”②地方實行郡縣制,③三公、九卿和郡縣長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皇帝能夠有效地控制封建朝廷和地方力。
第三,頒布通行全國的秦律。①秦律制定的基礎是秦國自商鞅以來的律令。②秦律集中體現了地主階級的意志,影響了后世封建律令的制定。
經濟方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階級統治的經濟基礎。封建政保護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會生產的組織,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從而鞏固其統治。
同時,也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賦稅負擔。小字部分關于秦朝依戶籍征發賦稅與徭役。統一度量衡的情況后,指出它改變了戰國以來度量衡的混亂局面,便利了經濟交往和發展。“統一貨幣”時,圓形方孔錢的形制,為后來歷代王朝所沿用,只是重量、大小不一。貨幣的統一,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交流,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統一。講到“統一車軌、馳道”時,秦修筑馳道的情況,秦朝1尺相當于今25cm,6尺等于1.5m。“車同軌”對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1. 中國在未來的2020年和2030年,工作的勞動人口是分別多少?
現階段的勞動人口
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11年4月28日
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現將快速匯總的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 總人口
全國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其中:
普查登記的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別行政區人口為7097600人。
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為552300人。
臺灣地區人口為23162123人。
五、年齡構成
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0-14歲人口為222459737人,占16.60%;15-59歲人口為939616410人,占70.14%;60歲及以上人口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6.29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上升3.36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個百分點。
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可以工作的勞動人口為873621945人,2030年可以工作的勞動人口為8375193133人。
中國縱觀現代社會放眼望去一片迷茫!中國的官方數據都不可信!而我們的國人卻在無知中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切不說別的!看看到處是官員腐敗收受賄賂!一切至向錢看齊;向厚賺!!中國歷史上的每一個王朝都是有腐敗走向衰亡!》》》》所謂的民、民生、醫改、房改、教育改!》》》》》最后的結果是利是給當官的,人民那有人?民生拿什么生?面漲、米漲、啥都漲、吃什么?醫改看不起病;房改買不起房;教育改上不起學!這就是當代社會!中國現在通貨膨脹很厲害!蝴蝶效應估計會引發!
政府只是做一些愚民政策來糊弄百姓!談到中國的未來沒什么好談的!中國的一切發展靠的是什么……豐富的不可再生資源石油賣給國人的比出口的價還高;房價一直叫囂著控制!為什么控制不住?都要靠這些來剝削老百姓!增強國防!讓不斷增長的GDP保持住!有些家直言不諱的就說過中國的發展是世界上最大的面子工程!至少我承認這一點!百度里許多這樣的帖子都被刪了!為什么……因為中國還是很窮!窮到有些人吃不到飯!窮到中國的教育改革只不過是個幌子!不要說中國人多!因為中國就不注重百姓的生活!看媒體、看報紙、到處是百姓受害!法律只是給沒錢人制定的!那些貪污犯判刑為死緩!!為什么!不言而喻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強大只有人民都富了!才能體現一個國家真正的強大!
作為中國人我之前有那么點驕傲!可現在我感到恥辱!臺灣問題說過奧運會之前解決!到現在……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野蠻轟炸 >>海南撞機事件>> 東海油氣爭端 >>>釣魚島 >>>還有最近的中國漁船和日本軍艦相撞扣留船長之事!這每一件事讓我作為一個國人而恥辱!外交部嚴正交涉七次很多網友想知道日本到底會“自食其果”——這個果是什么果—蘋果?
網友問出這樣的問題我們會是什么感受!
中國我能看到未來我不知道在哪?讓那些學術派的家去分析吧!
這就是我的角度看中國!
希望你 謝謝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12. 我想知道中國是什么開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的?
清朝開始的。十八世紀,由于中外貿易往來日趨頻繁和人民反清起義不斷發生,清朝統治者擔心外人和漢人會結合起來反對清朝。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許中國商船到歐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區進行貿易。清政府在對貿易范圍實行限制同時實行禁教,減少中外之間的往來。17世紀末,清政府允許天主教在中國傳播。隨著教會在中國影響的擴大,它開始直接干涉中國的內政。尤其是1704年羅馬教皇格勒門十一訂立“禁約”,禁止中國教徒尊孔祭祖。康熙嚴辭拒絕了這項要求。1720年清政府開始實行禁教政策。1727年又明確規定外國商船只能到廣東的虎門和福建的廈門兩處。1757年正式實行閉關的政策,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準在廣東的虎門一處停泊貿易。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準皇帝頒布了《防范外夷條規》,根據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機構。公行是由官方特許的商人組成的壟斷性外貿組織。外國人來廣州做買賣必須經由公行,其行動也由公行的行商負責約束。外國商人只準在規定的時間,即每年的五月至十月間來廣州進行貿易,期滿必須離去。在廣州期間他們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設的“夷館”內。外商在華只能雇用翻譯和買辦,不能雇人向內地傳遞信件。中國人不準向外商借貸資本。條規還規定要加強河防,監視外國船舶的活動。這些規定在以后的嘉慶和道光年間屢被重申。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防范西方殖民主義者。但這種自衛措施是非常被動的。 1757年,一道圣旨從京城傳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廣州一地外(又稱廣州十三行)停止廈門、寧波等港口的對外貿易,這就是所謂的“一口通商”政策。這一命令,標志著清政府徹底奉行起閉關鎖國的政策。乾隆的這道圣旨常被視為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后于世界的原因之一。 原因清朝統治者期望維護極統治的心理觀念是“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 。 基于保護傳統文化。事實上是對本國國民的愚民政策。 保障本地經濟發展,免受外來力量的影響。清朝封建統治時期經濟上自給自足,不依靠同時也很抵制外來商品。 國防安全的出發,防止中外反清勢力的聯合和西方殖民主義勢力的滲透。 以免有間諜盜取本國資料。 清朝政府對自己經濟和政治實力的過分盲目自大。 閉關鎖國這一政策推行了二百多年。它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一定自衛作用。但是,當時西方國家正在進行資產革命和工業革命,跨入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新時代。清政府閉關鎖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式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 明朝以前,中國是當時世界上經濟和技術(不是科學)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是東方的一大強國。然而,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為止,中國人均糧食產量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國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國年產鐵約二萬噸,不及法國1/10,英國1/40。中國的造船業和航海業歷來比較發達,從此也迅速沒落下去。往日出沒于東南亞海面的中國船隊,隨之銷聲匿跡,被其它國家的船隊取代。中國的各項發明和技術,在明朝中后期較西方仍互有長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公益成語網:gyjslw.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