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壽”「期頤之壽」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期頤之壽”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期頤之壽字開頭的成語、從花信年華到耋耋之年的左右是什么意思、什么成語最后一個字是壽、古代年齡稱謂:垂髫 束發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頤 都表示、寫幾個形容老年人高壽的成語、百歲祝福語、“期頤”中的“期”到底讀“jī ”,還是讀“qī”?如何稱呼八十大壽的老人求祝壽的成語八十歲為什么稱為泰斗?期頤之壽,于愿足乎的翻譯壽的成語有哪些等
目錄索引:
1:成語“期頤之壽”的詞條資料
2:期頤之壽字開頭的成語
3:從花信年華到耋耋之年的左右是什么意思
4:什么成語最后一個字是壽
5:古代年齡稱謂:垂髫 束發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頤 都表示
6:寫幾個形容老年人高壽的成語
7:百歲祝福語
8:“期頤”中的“期”到底讀“jī ”,還是讀“qī”?
成語“期頤之壽”的詞條資料
成語讀音:qī yí zhī shòu
成語簡拼:QYZS
成語注音:ㄑ一 一ˊ ㄓ ㄕㄡ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出處:《南齊書·禇炫傳》:“使淵作中書郎而死,不當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頤之壽。”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成語解釋: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成語用法:期頤之壽作賓語;指高壽。
成語造句: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于愿足乎?”
英文翻譯:the celebration of a centenarian
成語“期頤之壽”的擴展資料
1. 期頤之壽字開頭的成語壽終正寢、壽比南山、壽山福海、壽元無量、壽滿天年、壽不壓職、壽陵失步希望可以幫到你滿意請公益成語:www.zfbfc.com
2. 從花信年華到耋耋之年的左右是什么意思
花信年華是指女24歲,耋耋之年80-90歲。意思是女子從二十四歲到八九十歲。
襁褓:初生?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碧玉年華:女子16歲
桃李年華:女子20歲
花信年華:女子24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男子30 歲
不惑之年:男子40 歲
知命之年:男子50 歲
花甲之年:男子60 歲
古稀之年:男子70 歲
喜壽:男子77歲
耄耋之年:80歲
米壽:男子88歲
鮐背之年:90 歲?
白壽:男子99歲
期頤之年:男子100 茶壽:男子108歲來自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3. 什么成語最后一個字是壽
百齡眉壽 眉壽:長壽。祝人高壽的頌辭。 龜鶴遐壽 遐:長久。祝人長壽的頌辭。 期頤之壽 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松柏之壽 比喻長壽。 延年益壽 增加歲數,延長壽命。 龜年鶴壽 相傳龜、鶴壽有千百之數,因以“龜年鶴壽”比喻人之長壽。或用作祝壽之詞。 河清人壽 古時傳說黃河水千年一清,因以“河清人壽”極言人之長壽。 三節兩壽 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松喬之壽 松喬:神話中仙人赤松子與王子喬。指長生不老。 頤神養壽 見“頤性養壽”。 頤性養壽 謂保養精神元氣。 駐顏益壽 保持容顏不衰老而增長壽命。 百年歸壽 百年:指人去世。指人死的婉稱。 用法:作謂語、賓語;用于書面語。摘自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4. 古代年齡稱謂:垂髫 束發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頤 都表示
垂髫:chuí tiáo
解釋:三四歲至七歲(女)、八歲(男)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發)。
例句: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陶淵明《桃花源記》
2.束發:shù fà
解釋:成童的年齡,15至20歲
例句:余自束發讀書軒中。——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3.弱冠:ruò guān
解釋:男子20歲稱弱冠。
例句: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4.而立:ér lì
解釋:指年至三十,學有成就。后來用’而立’指人30歲。
例句:《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5.不惑:bù huò
解釋:出自《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
例句:人以怒遷,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鞏《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
6.知命:zhī mìng
解釋:五十歲的代稱。
例句:《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7.花甲:huā jiǎ
解釋:指60歲。
例句:手挼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8.古稀:gǔ xī
解釋:稱人年七十。
例句:如何古希人,不識三伏苦。
9.耄耋:mào dié
解釋:八九十歲。
例句: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10.期頤:qī yí
解釋:指百歲之壽的老人。
例句:《聊齋志異·席方平》:“今送汝歸,予以千金之產、期頤之壽,於愿足乎?”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5. 寫幾個形容老年人高壽的成語
【百齡眉壽】:眉壽:長壽。祝人高壽的頌辭。
【大德必壽】: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會享高壽,以造福眾人。
【福壽雙全】:既有福分,又得高壽。
【龜鶴遐齡】:遐:長久。遐齡:高壽。傳說龜、鶴都能活一千年。比喻長壽。亦作“龜齡鶴算”。
【龜龍鱗鳳】:傳統上用來象征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龜龍麟鳳】:傳統上用來象征高壽、尊貴、吉祥的四種動物。比喻身處高位德蓋四海的人。
【期頤之壽】:期頤:百年。高壽的意思。
【人生七十古來稀】:稀:稀少。七十歲高齡的人從古以來就不多見。指得享高壽不易。
【駘背鶴發】:鮐背白發。形容年老高壽。www.zfbfc.com
6. 百歲祝福語
“期頤之壽,富貴平安” “盛世常青樹,百年不老松”“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望(?????)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7. “期頤”中的“期”到底讀“jī ”,還是讀“qī”?
“期頤”一般指百歲老人。期頤,讀音:[qī yí]造句:李家的老爺爺已過期頤之年。文壇巨匠巴金在人們的真誠祝福中,迎來期頤之壽。www.zfbfc.com
8. 如何稱呼八十大壽的老人
八十大壽的老人可以稱呼為:杖朝之年、耄耋之年。
古代年歲的稱呼: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發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黃口:十歲以下。
弱冠:男子二十歲。
而立:三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我國自古以來用天干地支互相錯綜相合紀年,可組成六十對干支,因而稱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歲又稱作“花甲之年”。)
擴展資料
稱謂來歷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依據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嬰可與膺通假,膺是胸的意思。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于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而被后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現代的區別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壽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年齡稱謂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9. 求祝壽的成語
老當益壯,福壽康寧,福壽綿綿,福壽年高,長命百歲,福壽齊天,福壽雙全,福壽無疆,龜鶴遐壽,龜年鶴壽,河清人壽,極壽無疆,期頤之壽,喬松之壽,壽滿天年,壽山福海,松柏之壽,松喬之壽,萬壽無疆,長生久視,海屋添籌 ,百齡眉壽,福如東海。
九如之頌松柏長青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南山獻頌
日月長明祝無量壽鶴壽添壽奉觴上壽海屋添壽
松林歲月慶衍箕疇篷島春風壽城宏開慶衍萱疇
天賜純假晉爵延齡稱觴祝假福祿雙星日年偕老
天上雙星雙星并輝松柏同春華堂偕老桃開連理
鴻案齊眉極婺聯輝鶴算同添壽域同登椿萱并茂
家中全福天上雙星東海之壽南山之壽河山同壽
南山同壽天保九如如日之升海屋添壽天賜遐齡
壽比松齡壽富康寧星輝南輝耆英望重王母長生
福海壽山北堂萱茂慈竹風和星輝寶婺萱庭集慶
蟠桃獻頌璇閣長春眉壽顏堂萱花挺秀婺宿騰輝摘自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10. 八十歲為什么稱為泰斗?
沒有八十歲稱為泰斗的說法。 六十為’花甲之壽’,七十為“古稀之壽”,八十為“大壽”,九十為“耋耋之壽”,百歲為“期頤之壽”。 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簡稱。人們常用泰山北斗比喻在德行或事業的成就方面為眾人所敬仰的人。泰山,我國五岳名山之首,主峰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北斗,即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因七顆恒星排列成斗形(斗,古人舀酒用的一種長柄的勺),且終年見于北天極,故稱為北斗。 《新唐書·韓愈傳》中,用“泰山北斗”稱頌韓愈:“自愈沒(死后),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內容來自www.zfbfc.com
11. 期頤之壽,于愿足乎的翻譯
期頤之壽,于愿足乎?譯文: 百歲的長壽,心愿滿足了嗎?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12. 壽的成語有哪些
壽成語 :
壽比南山、
萬壽無疆、
延年益壽、
福壽天成、
怡神養壽、
壽山福海、
麻姑獻壽、
龜年鶴壽、
壽享遐齡、
壽不壓職、
福衢壽車、
以介眉壽、
河清人壽、
百年歸壽、
人壽年豐、
怡然養壽、
祝壽延年、
百齡眉壽、
駐顏益壽、
無疆之壽、
壽陵失步、
仁者必壽、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耆壽耇老、
福壽綿長、
福壽康寧、
延壽益年、
三節兩壽、
一言壽國內容來自www.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