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卷()作”「壓卷之作」
本頁導讀:此網頁介紹成語“壓卷之作”的拓展閱讀資料,主要內容包括成語的詞條資料以及擴展資料:出塞為什么被稱七絕壓卷之作、王昌齡寫的哪首詩被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唐詩五律的壓卷之作是什么?是有什么特點嗎?、邊塞詩“壓卷之作”是什么、唐絕句“壓卷之作”是什么?、“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被稱為王維七絕壓卷之作,該如何解讀?、等
目錄索引:
1:成語“壓卷之作”的詞條資料
2:出塞為什么被稱七絕壓卷之作
3:王昌齡寫的哪首詩被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4:唐詩五律的壓卷之作是什么?是有什么特點嗎?
5:邊塞詩“壓卷之作”是什么
6:唐絕句“壓卷之作”是什么?
7:“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被稱為王維七絕壓卷之作,該如何解讀?
成語“壓卷之作”的詞條資料
成語簡拼:YJZZ
成語注音:一ㄚ ㄐㄨㄢˋ ㄓ ㄗㄨㄛ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成語年代:當代成語
成語解釋:壓:超過。指詩文書畫中能超過其它同類作品的、最出色的作品。
成語“壓卷之作”的擴展資料
1. 出塞為什么被稱七絕壓卷之作至德二年(七五七),詩人王昌齡被濠州(今安徽鳳陽)刺史閭丘曉殺害,年約六十。昌齡開元十五年(七二七)進士及第,授秘書監校書郎。是盛唐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尤以邊塞詩著稱。代表作《出塞》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故被李攀龍推為唐人七絕的壓軸之作。來自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2. 王昌齡寫的哪首詩被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王昌齡寫的《出塞二首·其一》被稱為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原文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守邊戰士的同情以及對安定、和平生活的向往。詩從寫景入手。“秦時明月漢時關”,皓月當空,照耀著萬里邊疆的關塞,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我們引到了遙遠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爭連續不斷,一直持續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是從時間上描寫邊塞的悠久。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3. 唐詩五律的壓卷之作是什么?是有什么特點嗎?
關于唐詩中的五言律詩的壓卷之作,要從其早期的成型說起,初唐之前有所成型,在隋朝基本定性。五律詩的特點在于它是近體格律類型,唐代時期有名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等都是五言格律詩的集大成者。
一、五言格律詩
唐詩作為唐代文化中的璀璨明珠,是當時極為流行的文學體裁。其中五律的形成始于唐代,后發揚光大至于隋朝,也在隋朝有了定型。從格律上來看,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五律的首句以不能為正例、入韻可變例的特點獨立于唐詩體裁之中。一般來說,五言律詩都是五個字為一句,律詩講究語言的錘煉,典型的句首特點為平起不入韻、平起入韻、仄起不入韻、仄起入韻這幾種特點。
二、壓卷十作
唐詩五律中有著典型的壓卷十作分別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旅夜書懷》、王維的《山居秋暝》、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李白的《送友人》及王維的《使至塞上》。以上的十首詩在韻律方面是極為符合唐詩五律中的韻腳、韻聲的,在格律上也對應著平仄相替、相對、對仗、平仄、起伏等一一工整,是典型的五微部的五律。
五律詩在唐代的發展是極為鼎盛的,尤其是一大批在詩詞上頗有天賦的詩人都參與到其中的創作,給我們留下了十分多的佳作。壓卷之作的評定是要在對詩本身的格律上符合之外,更需要的是詩人給到讀者的情懷和視野上的博大性。這點來說,李白、杜甫、王維三位詩人做的很好,五言律詩的壓卷之作的上榜作品非他們莫。本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4. 邊塞詩“壓卷之作”是什么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求~~謝謝內容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5. 唐絕句“壓卷之作”是什么?
唐絕句“壓卷之作”是《出塞二首·其一》。
作者:唐代的王昌齡。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征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衛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昌齡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賞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達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來自公益成語:www.zfbfc.com
6.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被稱為王維七絕壓卷之作,該如何解讀?
濃密的樹木中傳來婉轉的黃鸝叫聲,也就是這個意思了呢摘自公益成語網:www.zfbfc.com
版權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收集整理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