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人自危」的成語故事
“人人自危”的成語故事:
成語“人人自危”詞條資料:
近義詞:人心惶惶、提心吊膽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成語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反義詞:高枕無憂、安居樂業(yè)
錯字糾正:危,不能寫作“威”。
成語用法:人人自危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補(bǔ)語;含貶義。
成語注音:ㄖㄣˊ ㄖㄣˊ ㄗˋ ㄨㄟ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斯列傳》:“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內(nèi)容來自gyjslw.com
成語解釋:每一個人都感到隨時有危險出現(xiàn)而恐懼不安。
英文翻譯:Everyone fells in danger.
讀音糾正:自,不能讀作“zhì”。
成語讀音:rén rén zì wēi
成語辨析:人人自危和“人心惶惶”都含有“人人擔(dān)心害怕”的意思。人人自危偏重于“自”;是對自身感到危險;語氣較重;有時可用于幾個人;“人心惶惶”表示驚懼不安;語義較輕;用于人。
成語字?jǐn)?shù):四字成語
成語謎語:乘破船過江
成語簡拼:RRZW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年代:古代成語
造句:滿京城的戚畹、勛舊和縉紳們?yōu)橹顕鸬氖氯巳俗晕#壹殷@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公益成語網(wǎng)收集整理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